读懂“医患鞠躬照”背后的现实深意
王志顺
100多年前,有这样一张鞠躬照片,发生在杭州:一老一小,双手作揖,互相行礼,小的看上去四五岁光景,长衫马甲,而长者一身西式装扮,腰弯成90度。长者是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的院长、苏格兰医生梅藤更。据说是梅医生查房,这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向梅医生鞠躬,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。近日,这条描述医患鞠躬的微信引发很多人转发、点赞。(7月12日《扬子晚报》)
转发也好,点赞也罢,显然都是出于一种久违的感动,出于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。正如有网友评论所言:这样的画面显得稀有和穿越,所以转发,如果医患之间可以这样相互尊重和理解,那医患纠纷就不存在喽。
但如果说这就是所有参与转发的网友的真实目的,那就恐怕是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”了,至少,在笔者看来,我除了感动于医患鞠躬照上这温馨的画面,更感动于一种事实上的尊老爱幼。不是吗?你看画面上一身西式装扮的长者,少说也有60岁以上的高龄吧,可他并没有自恃年高,倚老卖老,而是在受一个只有四、五岁的小患者彬彬有礼的对待后,腰弯成90度,同样予以深深鞠躬回礼。
事实上,现实生活中,有多少人不是把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挂在口头上,鲜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。比如,公交车上,明明写有“老人专座”的字样,有些小年轻也挤坐上去,而当有些年轻人好心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些老人时,一些老人不仅心安理得,甚至却连一句“谢谢”也免了。至于诸如老人上车后无座位一屁股坐到年轻女子的大腿上,年轻人在公交车内为座位一事与老人争得面红耳赤,甚至对老人行以拳脚之类的新闻,也是屡见不鲜。今天,还看到这样一则新闻,说是:4个儿子西安有16套房, 却忍看81岁父亲长期住出租房内。(7月12日《南海网》)诸如此类老不爱幼,幼不尊老现象,对照100多年前的“医患鞠躬照”应该感到无地自容。
如果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,除了意识到自己的本职身份以外,又能意识到自己又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一分子,在长者面前执弟子礼,在幼者面前有长者风,我们的人际关系一定更和谐,更文明吧。
评论